隨著社會的發展,節能環保的要求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和國家的基本國策。我國政府對工業小鍋爐和民用供暖實行分時分段強制集中供熱,使我國熱電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供熱管道建設里程和供氣量已成為國家對火電廠考核的指標和供熱單位經濟效益的晴雨表;用于解決供熱管網壓力管道施工中熱脹冷縮問題的各種補償器的生產廠家、規模和數量發展迅速。讓我們將原始補償方法與免維護旋轉補償器進行比較:
一、自然補償:耐溫壓性能高,安全性能好,但補償量小,占地面積大,彎頭多,土建規模大,流量受阻,加熱半徑小,運行時減壓降溫大,運行費用高,無隨意布置,一般不使用。
二、套筒補償器:50年代的產品安全性能高,其軸向補償方式容易產生泄漏;由于內壓推力大,土建設置難度大,工程量大,安裝要求高,熱網間歇運行不穩定,溫度和流量變化頻率高,更容易產生泄漏事故,嚴重制約其使用。
三、球型補償器:產品新,補償量適中,但由于其結構要求,加工工藝復雜,使用過程容易滲漏,設計施工復雜,要求高,成本高,使用壽命短,只能保證3年內不滲漏,后期維護費用高,正常使用時不被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選用。
四、旋轉補償器:補償量大,安裝方便。但由于舊的旋轉補償器無法補充填料的磨損量,產品使用幾年后泄漏頻率較高。一旦發生泄漏,必須停止蒸汽進行維護,影響電廠和用戶的利益以及生產生活秩序。這類產品采用變徑管,使產品因變徑產生介質渦流,產生流動阻力,使介質壓力損失大,流速變慢。另外由于產品結構原因,穩定性不好。
五、波紋補償器:該產品用途廣泛,但由于其結構核心是不銹鋼薄板(0.2-2.5 mm厚)制成的波紋管,所以對溫度和壓力非常敏感;產品使用壽命較短(8-10年),而熱網管道的使用壽命為15-20年,因此二次更換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和影響。軸向波紋補償器內壓推力大,工藝布置復雜,土建投資大,補償量小;其他類型的波紋補償器雖然不產生內壓推力,但容易出現水錘(水錘)爆裂變形,造成爆炸等惡性事故;此外,波紋補償器的生產廠家多而雜,為了爭奪市場而降低生產標準,無序競爭,使產品容易造成不可預見的重大事故(我國每年有數百起此類事故);如果埋地管道采用波紋補償器,發生泄漏事故后很難修復,程序復雜,涉及面廣,會給供熱單位和用戶造成很大損失,社會影響較大。由于上述原因,國務院和國家質檢總局頒布了相關法律法規,強制所有生產此類產品的企業取得壓力管道元件制造許可證。嚴格規范企業的技術力量、生產規模和質量體系,旨在大幅提高此類產品的安全性能。
綜上所述,無論是國家政策法規還是行業實際情況,都需要推出一款全新的適應市場的產品,從而生產出一款集各類產品所有優點于一身的新產品——無推力旋轉補償器。